该公司拥有一个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分布式电源智能管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监测嘉兴各县(市、区)106个并网电站的整体情况、实时发电量等信息。
2、有关设计、施工的质量,文件提出: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要求。(配套产业要跟上)分布式光伏发展,绝不是简单的装机量的增加。
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样,加上0.42元/kWh的国家补贴,上网部分电量,业主只能拿到0.7~0.8元/kWh。这类项目的规模往往比较大,而且地点也比较偏僻,周围没有什么用电大户。(安全高于一切)如果这种事故发生几起,那估计大多数厂房的业主都不敢让别人在自己的屋顶上搞分布式光伏了。(电力的C2C模式,真是莫大的进步呀!)6、电网企业提供的电能计量表(免费的!)应可明确区分项目总发电量、自发自用电量(包括合同能源服务方式中光伏企业向电力用户的供电量)和上网电量,并具备向电力运行调度机构传送项目运行信息的功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件指出:1、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的工作细则,督促市县(区)能源主管部门设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受理窗口,建立简便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项目备案条件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完善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健全相关从业机构和企业的资信管理体系。因此,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 10-11GW 左右,以实现国家能源局 13GW 以上的年度目标
考虑到与分布式光伏项目相比,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因其更高更稳定的内部回报率而更具吸引力,这将进一步推动下半年的光伏装机量。今年上半年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量达 2.3GW, 远高于 1GW 左右的分布式光伏装机量。今年上半年需求疲弱,导致多晶硅、多晶片、多晶电池和多晶组件的平均销售价格从 3 月份的高点逐渐回落(3 月份至今回落幅度分别为 3%、17%、19%和 17%)。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的权益内部回报率为 16%,高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 9%。
因此,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 10-11GW 左右,以实现国家能源局 13GW 以上的年度目标。下半年的光伏装机潮有望带动光伏原材料价格复苏。
投资者也可关注 A 股市场的阳光电源、林洋电子和海润光伏。我们重申对港股保利协鑫、兴业太阳能和卡姆丹克太阳能的推荐评级,目标价分别为 3.80 港元、 16.50 港元和 2.00港元。新的政策即将出台。我们认为,即将出台的新政策规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最低上网电价为 1 元/千瓦时,并将容量小于 20MW、电压等级低于 35KV 的光伏发电项目重新归类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留出了约 3GW 的新增并网规模指标,有望推动下半年的光伏装机量。
制约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有限的新增并网规模指标。报道指出,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并网规模有可能从目前的 6GW 上调至 8GW 或 11GW。如果实现,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并网规模上调将带来惊喜但随后业内就传出分布式政策即将调整的消息。
选择优质屋顶,精耕细作才符合市场规律。继五月光伏业暴露融资、政策双重困境后,六月份的光伏电站市场显得有点迷茫。
不过,笔者还是建议各家企业相信中国政府的信誉和把控能力。目前组件市场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厂家组件积压,也有人抄底囤货,静待市场爆发。
光伏电站的想象空间有多大?政策上目前看空间不大。但能源局发展分布式的初衷绝不是在一开始就搞大跃进,全中国所有的屋顶都装上光伏组件。因此地面电站融资都成为难题,分布式贷不到款一点都不新鲜,即使抛开风险不谈,增加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就让很多企业打退堂鼓。在漫长的25年生命周期中,存在各种风险,收益却不存在爆发增长的情况。基金、信托和IPP(独立电力提供商)等机构目前公认分布式还是有钱赚的,目前持观望状态的等到补贴再次下调时预计还会掀起抢装潮。在能源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某国企领导称组件上不了自家屋顶,引起了能源局领导的重视,笔者也相信随着分布式的发展,轻质化组件和新型安装方法会越来越成熟。
因此基金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其它同样稳定但回报更高的行业,而保险公司这样对收益要求较低的机构又限于政策,险资等低成本融资模式很难让光伏企业受惠。而且青海、新疆等地地面电站项目陆续获得核准后,河北也相继下发了地面电站的指标,爱康、三峡、英利等公司在曲阳、张家口等地陆续获得30MW-50MW的项目,安徽省则早早把250MW的地面电站配额给了信义玻璃,也引起了业内的热议。
诸如大棚、渔光互补列入分布式并不能解决发展分布式的更高追求:更好的利用企业和公共建筑屋顶,进而普及到千家万户。谁能想到,擅长运动的中国光伏竟然有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这一天。
六月底,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光伏政策不太可能有利好消息后,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各大组件厂股价齐齐下跌。就分布式而言,无论是哪种传言,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政府都是从简化流程和加强保障等方面入手。
光伏电站项目相对稳定但想象空间有限。这行业门槛高,只是不欢迎单纯的投机和门外汉而已。现在很多企业抱着要糖吃的心态,每年非常奇怪的季度末或年底的抢装潮,并不是因为组件、逆变器成本下降,而是企业看到政策确实没有弹性后,开始动工。历次光伏政策出台,虽然一些企业栽倒,但踏踏实实做事,懂得规避风险的公司基本都赚到钱了。
笔者不看好分布式的原因却是因为目前光伏电站在盈利能力方面的想象空间同样不大笔者不看好分布式的原因却是因为目前光伏电站在盈利能力方面的想象空间同样不大。
这行业门槛高,只是不欢迎单纯的投机和门外汉而已。现在很多企业抱着要糖吃的心态,每年非常奇怪的季度末或年底的抢装潮,并不是因为组件、逆变器成本下降,而是企业看到政策确实没有弹性后,开始动工。
就分布式而言,无论是哪种传言,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政府都是从简化流程和加强保障等方面入手。诸如大棚、渔光互补列入分布式并不能解决发展分布式的更高追求:更好的利用企业和公共建筑屋顶,进而普及到千家万户。
在能源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某国企领导称组件上不了自家屋顶,引起了能源局领导的重视,笔者也相信随着分布式的发展,轻质化组件和新型安装方法会越来越成熟。但能源局发展分布式的初衷绝不是在一开始就搞大跃进,全中国所有的屋顶都装上光伏组件。但随后业内就传出分布式政策即将调整的消息。光伏电站的想象空间有多大?政策上目前看空间不大。
基金、信托和IPP(独立电力提供商)等机构目前公认分布式还是有钱赚的,目前持观望状态的等到补贴再次下调时预计还会掀起抢装潮。因此地面电站融资都成为难题,分布式贷不到款一点都不新鲜,即使抛开风险不谈,增加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就让很多企业打退堂鼓。
因此基金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其它同样稳定但回报更高的行业,而保险公司这样对收益要求较低的机构又限于政策,险资等低成本融资模式很难让光伏企业受惠。继五月光伏业暴露融资、政策双重困境后,六月份的光伏电站市场显得有点迷茫。
光伏电站项目相对稳定但想象空间有限。选择优质屋顶,精耕细作才符合市场规律。
评论留言